查看原文
其他

回看昔日《大公報》 細味當年端午節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-06-12

本文要點

今年,端午時節,回歸25周年的香港,繁榮穩定的香港,正在開啟發展新篇章。


創刊於天津的《大公報》120歲了,這份全球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,秉承「忘己之為大,無私之謂公」的精神,始終與民族同呼吸,與國家共命運。今年,香港郵政還為《大公報》發行了特別紀念郵票,備受集郵者喜愛。翻閱《大公報》百多年的報紙,大至國家民族重大事件,小至不同年代的社會民生都一目了然。



今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。往常的這一天,吃糉子看龍舟都是國人的必備節目,報紙也會報道不同地區市民過節情況。翻看《大公報》過往的報道,能夠感受到全國各地的端午傳統。



大公報記者 李清、 伍軒沛、蔡文豪

  

抗戰時期的《大公報》曾經六次遷館,輾轉天津、上海、漢口、重慶、桂林和香港,絕不在日寇鐵蹄下出版一天。1948年3月15日,《大公報》在香港復刊,當年一篇端午節報道以「甘冒風雨看龍舟 傷時感事弔屈原」為題,短短300字文章概括了過節景象、習俗、天氣、物價、節慶活動、安全警示,信息清晰,服務到位,又不失思想情懷。



不同角度報道端午


翌年,《大公報》以「鑼鼓聲中度端午」為題,聚焦香港「吃糉子,看龍舟」,還有紀念「詩人(屈原)節」的景象。這篇報道篇幅更大,對於香港讀者而言,顯然更「貼地」。之後的端午節,《大公報》在報道上都有不同角度。




1997年的端午節,全港各區鑼鼓喧天,龍舟競渡,《大公報》「端午多處賽龍迎回歸」的報道,將歡樂熱烈的氣氛展現無遺。今年,端午時節,回歸25周年的香港,繁榮穩定的香港,正在開啟發展新篇章。


2018年「香港龍舟嘉年華」現場。(新華社資料圖片)


我與大公報|薪火相傳,生生不息


文/《大公報》前總編輯 楊祖坤


時光回到上世紀60年代,那是1959年的香港,有一個青年人,懷着滿腔愛國熱情,叩開了位於上環干諾道中大公報的大門,通過考試獲得取錄,當上一名見習記者。


這個青年人就是我。


從此,我與《大公報》結下畢生不解緣,一直工作近50年,退休後又與《大公報》結下繼續撰寫專欄的緣分,這不僅僅是僱主與僱員的關係,而是我有幸進入養我育我教我引領我成長的大家庭和大學堂,在這裏有來自五湖四海講不同方言的同事,雖然要有少少的磨合階段,但很快地大家的相處竟較同一血脈出生的家人還要親,因為我們是為同一目標而來,就是為了祖國的強大,為了香港同胞的福祉,為了對國家民族有多一點奉獻。


我在香港出生和長大,耳聞目睹在新中國成立後,國家和內地人民是怎樣地關懷愛護香港同胞的,這血濃於水的親情,永遠在我們的血液裏流淌。而這一切,作為歷史記錄者的大公報記者,也就如實地報道在報章上。


我們永遠不會忘記,祖國親人為豐富我們的文娛生活,經常派遣藝術團、劇團、體育代表團來港演出;東江之水越山來為香港同胞解「水荒」問題;源源不絕的糧油副食品供應使我們免受高物價高通脹之累。至於回歸後開始的個人遊、內地企業大舉來港上市,以及在關鍵時刻,中央堅決撐港打贏洋大鱷,保護香港的貨幣和金融體系,更是為人津津樂道,記憶猶新了。


最感動的歷史時刻 是香港回歸那天


對我來講,最感動的歷史時刻是香港回歸那天。《大公報》在1997年7月1日先後出版4次「號外」,正版更出紙71張共284版,印數300萬份。《大公報》當天的頭版標題是:回歸了開新篇。我還記得,回歸前夕,老天爺降下傾盆大雨,似乎要我們銘記這就是洗刷民族恥辱的時候了。記住這場雨,記住這場下得很大的雨!



還有,回歸後踐行「一國兩制」時,面對西方勢力處心積慮的搗亂,出現了嚴重的「黑暴事件」,就在這關鍵時刻,中央又為我們制訂香港國安法,以及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,使得香港又一次撥亂反正,保持「一國兩制」行穩致遠。新冠疫情肆虐,祖國給香港送來藥物和醫療隊,並以「中國速度」火速建成方艙醫院,凡此種種俱令港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
上面的歷史事件,大公報記者都如實地記錄下來,這是記者肩負的光榮使命,既秉承先輩的辦報理念,又與時俱進,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找到了《大公報》前進的方向。


今天,欣逢香港回歸25周年的喜慶日子,又是《大公報》創刊120周年紀念,我作為《大公報》一名耕耘者,既感高興也覺汗顏。這些年來,儘管我們本着初心,做了不少新聞記者應做的工作,但同時代要求來講,仍然有很多差距,這有待一批又一批的耕耘者不斷努力,與時俱進,開拓創新了。我要講的是:要記住《大公報》是一張「中國人民的報紙」,這是周恩來總理於上世紀50年代為支持香港《大公報》不讓港英政府「查封」而作出的宣告,這個莊嚴的聲音明確鑄定《大公報》的性質和應堅守的立場。這是大公報人的榮耀和責任。


一個人的壽命據說最多可活120歲,但一家報紙的壽命是不會受年齡局限的。《大公報》創刊120周年,仍是風華正茂,如日中天,我作為《大公報》事業的一個參與者,同所有大公報人一樣,將見證大公報奮鬥歷程的延續,以及代代相傳的勇毅和決心。《大公報》的事業如同所有愛國愛港的中國人民事業一樣,將薪火相傳,生生不息!


《大公報》創刊一百二十周年

集郵迷興奮:許多朋友託我購買


「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」郵票小型張將在本月17日發售,正式首日封昨日起在全線郵政局和網上購物坊「郵購網」發售。許多市民已在網上預訂了相關郵品。有市民昨日一早前往郵局購買10套首日封,大讚很有紀念價值,會好好珍藏,他透露:「有許多朋友託我購買。」


香港警察郵學會秘書蕭諒興昨日一早就到郵局購買了10套首日封,形容心情非常興奮。他指出,《大公報》是全國無人不知的報紙,歷史十分悠久,120周年郵票當然很有紀念價值。


蕭諒興介紹說,一般集郵愛好者,對首日封有兩種「玩法」,一是待郵局蓋章後,直接用來收藏。第二種則是內地朋友比較喜歡的做法,就是將郵票寄出,寄到自己家中,「使用過的郵票漂洋過海,是完成了使命的,很多內地的郵票迷會喜歡這樣的形式。」


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」郵票小型張將在本月17日發售。


郵票小型張6月17日起發售


蕭諒興說,「收到許多朋友託我購買」,他會幫一些內地集郵愛好者,將「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」首日封和郵票寄回去,「他們都對這一款郵票很感興趣,我們玩郵票的都這樣,他們也會幫我寄一些我喜歡的紀念款給我。」


全線郵政局和網上購物坊「郵購網」從昨日起,已經開始發售「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」正式首日封,每個售價2元5角。而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郵品則由6月17日起,在各郵政局及「郵購網」發售,而貼有郵票小型張的已蓋銷首日封,只限在集郵局發售,有興趣的市民要抓緊機會收藏了。


若市民想一睹為快,也可以在6月9日起,到郵政總局、尖沙咀郵政局、荃灣郵政局、沙田中央郵政局、屯門中央郵政局。當日這套特別郵票和相關集郵品會展出,供公眾人士參觀。


香港郵政發行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紀念郵票,圖為郵票小型張樣圖。(香港郵政)


五間郵局6月9日起預展


各郵政局將於6月17日,為所有正式首日封/紀念封/註明首日字樣和本地地址的自製封,提供郵政局郵戳和特別郵戳的即時人手蓋印服務。為遵守社交距離措施和避免郵政局人群聚集,所有郵政局會於當日設置收集點,以便顧客遞交需要人手蓋印服務的首日封/自製封。香港郵政在接收該等有待人手蓋印的郵品時,會告知顧客領取日期。


「大公報創刊一百二十周年」小型張的設計,上下兩部分分別是昔日《大公報》在天津的館址和今日香港的城市風光。除了突顯《大公報》的悠久歷史,亦寓意該報在中國近代歷史及新時代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。是次發行有助推廣國民教育,引導更多讀者知史明理,鑒古知今,從而培養愛國之情、砥礪強國之志、實踐報國之行。



相關版面

往期推薦

「中國香港」字字得來不易


今年,《大公報》120歲了!


25年前的這個夜晚,至今仍讓人激情澎湃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